十五、目的在第一级,原因在第二级,结果在第三级。
ISB17.十五、目的在第一级,原因在第二级,结果在第三级。
有谁不知道目的不是原因,但是它产生原因;原因不是结果,但是它产生结果;因此,它们是依次连续的三个不同事物?对人来说,目的就是他意志之爱;他会为之打算并意图之;对他来说,原因就是他知性之理由;目的凭借这些知性之理来为它寻求居间的或有效的原因;结果就是(出于并依照这些理由的)身体的行为。因此,一个人有依次接续的这三样事物,与“高度层”(或“分离层)的各层相连接方式一样。当此三者显现于行动之中时,目的内在于原因之中,目的通过原因在结果之中,因此三者并存于结果之中。正因如此,经上说每个人照他所行的受审判;因为目的(意志之爱)、原因(知性之理由)同时存在于结果(身体的行为)之中,所以在结果或行为中包含着全人的品性。
【2】人若不知道这些事实,因而不区分理性对象,其思维观念不可避免地止于壁鸠鲁学派的“原子”、莱布尼茨的“单子”或沃尔夫的“基质”,这些理论如同螺栓锁定了他们的悟性,以至于无法理性地思考关于“灵性流”的事情,因为他们的思维无法再往前一步;因为,正如“基质论”的发起人所说,基质若再被分割,会堕入虚无。这样,他们的理解能力停留在它自己最初的光照下——这光纯粹来自身体的感觉——不再向前进一步。因此,认定灵性的事物不过是更微妙的物质,除此之外,别无所知;还认为兽类也同人类一样有理性;并且认为灵魂是一股气息,好比世人死时从胸腔呼出的一口气;以及许多并非来自光明、而是来自幽暗的谬见。
【3】因为灵界和物界中的万有照着上一个主题所论的那些等级(“分离层”和“连续层”)发展,所以明显得知:真聪明在于了解和辨别这些等级,在等级的次序之中看清它们。当知道某个人的爱欲,借助于这些等级,也就知道此人的品性;因为如上所述,目的(属于意志)、原因(属于知性)和结果(属于身体)皆源自他的爱,好比一棵树源于它的种子,果实源于树。
【4】爱有三种:天上的爱、尘世之爱、自我之爱;天上的爱是属灵的爱,尘世之爱是属物质的爱,自我之爱是属肉体的爱。当爱是属灵的,源于它的一切——如同形式源于本质——获得灵性的品质。如果主导的爱欲是对尘世或财富的爱、因而是对物质的爱,源于它的一切——正如衍生之物源自它们最初的起源——获得物性的品质。如果主导的爱是自我之爱,或者渴望高人一等的爱,因而属肉体的爱,源于它的一切就获得肉体的品质;沉迷这种爱欲的人只考虑自己,因而他心智的思维沉浸于肉身之中。因此,正如先前所论,若知道某人的主导爱欲,同时了解“目的、原因、结果”三者照着“高度层”的等级依次发展的进程,就能知道此人的全部。用这种方式,天上的天使了解同他们说话的每一个人,他们能从对方发声的音调中感觉他的爱欲,从他的面部表情看出他的形像,从他的举手投足中察觉出他的品性。